在律师眼中,泡泡玛特股权融资有啥亮点?|业务菜
BOBO&COCO /抽到邮箱/
1.两秒的快乐
第一次送给好友的女儿,一次买俩。虽然这种小物件对我没什么吸引力,但我能体会他对Z世代的强大魔力。
想想上小学时,为了收集旋风卡,一袋又一袋的吃干脆面。齿轮装的小圆片,还能拼接,有几分乐高的魅力。后来,为了集还珠格格的小卡片,不知吃了多少巧克力,最后还是8号没抽到。
第二次买是和美牛一起,在k11的自动售卖机。她喜欢火星,我喜欢邮箱,买了一个,最后抽到邮箱。感受到2秒的快乐。很便捷,很短暂。
2秒的快乐——抽到“邮箱”
回看泡泡玛特的崛起历程,让人充满惊叹。33岁的创始人王宁,在一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市场里做出了千亿市值。这个市场,早前叫文创用品零售,现在叫潮玩文化。
资本市场就是有文化,什么搭上资本,都能起个厉害的名字。
2.从种子到天使
正因如此,天使轮就投进的啟赋资本,不仅一举斩获超百倍的回报,也成就了一段创投佳话。
翻看它的融资历程,这段介绍值得划重点:
在潮玩破圈之前,很少有投资人愿意投这家公司。2012年,经泡泡玛特种子轮投资人麦刚的介绍,啟赋资本创始合伙人、董事长傅哲宽结识了王宁。彼时,傅哲宽还未创立啟赋资本,在泡泡玛特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,傅哲宽第一次见到了这个1987年出生的年轻创业者。 一年后的2013年,啟赋资本正式成立,迅速对泡泡玛特进行了天使轮投资,并在接下来的两轮融资持续押注,成为投资轮次最多的机构股东之一。
种子轮投资人为公司介绍了天使轮的资金资源,这个渠道的重要性,甚至高于种子轮投资金额本身。
泡泡玛特的融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,能有圈内人介绍创投机构或投资人,或者有知名创投的品牌背书,对公司顺利开启后续融资至关重要。
正因为如此,在投融资项目中,如果我们代表的是目标公司,除了审协议,改条款,还会提示客户充分了解正在洽谈的投资人能给公司带来的资源。尤其在公司面对不止一个潜在投资人时。
3.融资不仅是融钱
那么,所谓投资方背后潜在的资源,大概有哪些,又该如何辨别真伪呢?归纳如下:
融资渠道
产业背景
专业能力
品牌背书
资金渠道是指投资人在创投圈内与其他机构或个人的资金联络途径。凡事都讲混圈子,创投也不例外。
很多投资人在投了某个项目之后,会向圈内推荐,或者大家约着一起投,往好了说叫资源共享,有钱一起赚;往不好了说,叫互相壮胆,有坑一起跳。
总之,这种推荐和广泛的圈内人脉,会为公司后续融资带来极大便利。泡泡玛特顺利开启天使轮,种子轮投资人的介绍功不可没。
产业背景主要看投资人是否具备目标公司所处行业的特殊产业资源,比如军工、新材料、新能源等领域,对技术和人才的要求很高,此时如果投资人有产业背景,交易时除了能给钱,还能给公司带来技术优势和人才推荐。
专业能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识别:(1)投资流程;(2)投资业绩。
前期融资洽谈中,公司可以多了解投资人的项目投资流程以及投后管理方式。通过这两个方面,可以描绘出一家创投机构的专业程度。投资固然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,但说到底还是个专业活。
那些聊了十分钟就决定投两千万的故事,不是因为投资人会算命,而是长期浸淫在项目审视的环境中,练就了快速筛选早期项目的分析能力。
至于投资业绩,等同于成绩单,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机构的投资能力。股权融资是个双向选择的事情,和谈恋爱一样。
我们在项目中不断强调,创始人要对你的投资人多些了解,不仅了解他能给你多少钱,还要了解他的做事风格、行业地位、圈内口碑。
最后一点品牌背书,这点不用多说。上了头部创投机构的车,之后公司宣传推广吹水都更有谈资。“某某投了我们”,这句话的魔力,可以省不少广告费。
所以我们常说,创始人要利用融资实现公司快速增长,就一定要关注资金背后的东西,巧妙借用投资人的资源给自个加杠杆,而不是只谈钱。
4.不说风险不像律师的风格
前面说的都是利好。
泡泡玛特敲钟确实振奋人心花团锦簇,但回到现实,还得要区分,哪些值得学习,哪些不可复制。
抛开明星项目的光环,也要看看,股权融资有啥风险。
我们遇到过很多老板,融资要么就盯着估值和比例,只做算术题。要么一来就聊对赌谈指标,畅谈未来。不能说这是错的,但凡事都有节奏。
估值、对赌、退出是操作层面的问题,在此之前,先把股权融资的底层逻辑搞清楚,才更重要。底层逻辑的核心在于,我们要理解,股权融资这件事除了利好,它对公司和创始人意味着什么。
必须建立一个基本认识,所有的股权融资都是双刃剑。融资对于公司来说,不是单纯的获得一笔资金这么简单,它会为公司带来人才、渠道资源、品牌背书等,有很多隐形的东西。
但相对的,随着资本介入,创始股东的股权被稀释,假如融资节奏和交易方案控制不好,几轮下来,创始股东很可能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。
这个剧本的故事,二十年来,一直在发生。
2001年,也就是新浪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年,创始人王志东被迫离开,失去对新浪的控制权;
2010年,1号店(知道这个公司的都是兔子清同龄人),其以80%股权为代价从平安融资了8000万元,之后平安又将1号店控股权转让给了沃尔玛,最终沃尔玛全资控股1号店,创始人于刚离开;
2015年,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出局,起因同样是融资丧失了对公司的控制权;
2016年,去哪儿网创始人庄辰超,因不敌拥有约68.7%投票权的百度,无力反对去哪儿网与携程的正式联姻,最终选择出走。
这还是知名企业,那些作为小透明的中小企业,创始人因为融资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,最终在与投资人股东有争议的决策上,被扫地出门,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作为投融资领域的律师,在对投资条款咬文嚼字之前,一定要建立起这样的认识:
股权融资是把双刃剑。
创始人在获得资金的同时,也付出股权和其他代价,这是一个交易(交换)行为。
假如作为目标公司的律师,要时刻关注融资对创始股东控制权的影响。
这个其实很不容易。
5.总结下笔记
融资利好
从有利的方面来看:
融资为目标公司带来了大量资金。对处于初创阶段或成长阶段的企业而言,资金的支持至关重要。
为目标公司带来更为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。融资前,大多初创企业重业务,轻治理,组织架构相对简单。随着公司发展壮大,需要更完善的组织架构和内部控制制度。这时候,外部投资者的介入,可以推动公司做这个方面的规范化。
比如,投资者往往要求改组董事会,委派新董事,设置观察员等等,都在客观上推动目标公司建立更为完善的治理结构,为公司进一步对接资本市场打好基础。
为目标公司带来人才、渠道、产业资源等隐性福利。投资机构之间,如果面对优质项目的争夺,往往也会PK各自能够提供的投后服务,以此来做一个差异化的竞争。
融资风险
从存在风险的方面来看:
融资稀释了创始人或创业团队持有的公司股权,有可能引发丧失控制权的风险。新的投资人进入,无论是受让老股,还是增资,都会直接导致创始股东或创业团队持股比例降低。假如仅仅是A轮小比例融资,问题不大。
但如果企业已多轮融资,或某一轮中金额很大,投资人持股比例甚至高于创始股东时,创始股东就有可能无法实际控制目标公司,丧失控制权。
融资后投资者享有委派董事、重大事项一票否决等诸多特权,对公司的经营决策可能产生影响,加重公司的经营压力和管理成本。
我们在项目中,经常看到有过几轮融资经历的公司,在面对重大事项决策时,需要沟通和协调诸多投资者股东的意见,每位股东的审批流程各不相同,往往一个事项从动议到最终签署有效文件,需要几个月的时间。有时,还需要创始股东与投资者股东逐个见面,一对一的去谈去沟通。这背后,意味着极大的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。
融资后为了达成对赌或相关业绩承诺指标,创始股东和公司往往承担较重的业绩压力。一旦承诺期结束无法完成,会触发高额的现金补偿或股份返还。届时各方极有可能陷入各种争议之中,从而产生股权纠纷。
今年,我们处理了多个公司融资或被并购后对赌没有完成,进而需要向投资者股东或上市公司补偿现金或返还一定的股份。这些项目有个共同的特点,对赌期一般都在2017-2019这三年间,其中,17年目标公司大多完成了业绩指标,有的甚至超额完成,18年盈利情况开始下降,19年出现大额亏损,最终致使三年累计业绩指标无法达成。
这其中,固然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,但创始股东与投资者在设置对赌业绩指标时,有时还是会过于乐观。一旦没有完成,无论是补偿现金还是返还股份,都会给创始股东带来极大的压力。
曾经有一位客户和我说,他宁愿自己公司赚100万,也不愿意融1000万。原因就在于前者代表了公司的盈利能力,而后者虽然看上去获得了更多资金,事实上是以付出对价和承担风险来交换的。
最后,还是多年前写融资文章那句话,祝福创业的人,有肉吃有酒喝,不开心的时候会唱歌。
往期推荐
私募股权投资协议经济性条款详解(下)
为什么要做法律尽职调查,这两个原因你想过吗?
小米再创新高之后,下一个投资标的是它
简单说说投资小米的逻辑
关注菜园
法律|投资|阅读|旅行